学习园地

主题教育进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2023年版)④
日期:2023-07-26      来源: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36)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期走在世界前列。明朝后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来又错失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机遇,中国在内部矛盾和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逐渐走向衰落。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求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37)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族振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这个伟大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勤力同心、接力奋斗,用实干托起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2.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39)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尽快改变我国工业化水平落后的状况,我们党明确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时期我们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如何赶上时代、加快实现现代化?我们党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亦步亦趋地跟在西方国家后面简单模仿,而是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党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党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我们党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历史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这条路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40)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根本在于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定性,是管总、管根本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思想指引、坚强制度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持把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一旦确定目标,就咬定青山不放松,接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纷争、党派偏私,政策前后不一、朝令夕改的弊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都是循序渐进、一以贯之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加清晰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性力量。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注重把准人民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力。

        

        

        4.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

        (41)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进行不断探索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党的二十大集中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包括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4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必须从国情出发,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考虑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西方早期的现代化,一边是财富积累,一边是信仰缺失、物欲横流。今天,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遏制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西方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而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5.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4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也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实际上,资本主义文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基础上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现代化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现代化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其骨子里的资本至上、弱肉强食、两极分化、霸道强权的本性没有任何改变,其弊端愈益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国情和历史条件,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水土不服,绝大多数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权利和必然选择,关键是找到符合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成功和取得的显著成就,新时代以来“东升西降”、“中治西乱”的鲜明对比,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提供了全新选择。

        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上,照搬没有出路,模仿容易迷失,实践才出真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必将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6.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

        (4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离不开顶层设计。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共同愿望,深入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制定好规划和政策体系,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这一成功秘诀传承好、运用好、发展好。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增强战略的全局性,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增强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要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创新创造,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维护好经济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任务,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探索。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使我们的认识、政策、举措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逐步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自由王国”,更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