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文化

浅论殡葬行业应重视生命文化教育功能
日期:2023-05-16      来源:

殡葬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文化。殡葬是围绕遗体处理进行的有丰富内涵、多重功能的生命文化活动,通过追忆逝者的美好德行,使生者获得一种直面生死、超越生死的生命智慧,获得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进而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殡葬与生命文化教育的天然渊源来看,认识生命、研究生命、服务生命是殡葬人的重要使命,比其他行业从业者拥有更高的生命文化素养是对殡葬人的必然要求。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大量关于殡葬活动的生命文化教育功能的论述和记载。《礼记祭统》云: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荀子曰: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又曰:故丧礼者,无他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司马光:孝子不忍其亲暴露,故殓而葬之。

未知生,焉知死?我们还可以反其道而用之,未知死,焉知生?生死的紧密联系,赋予了殡葬行业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优势。死亡是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对死亡存而不论,人们就会失去人生的紧迫感,乃至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殡葬活动不仅让逝者得以善终,而且在教化民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第一,让人们获得向死而生的生命智慧;第二,弘扬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第三,让人生有所敬畏。

从多个视角看生命文化教育

生命文化教育包含了纵向与横向的教育。从纵向看,生命文化教育即个体生命的终身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生存与生活、成长与发展、本性与价值等各个方面。从横向看,生命文化教育即全人教育,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各个方面。

从生者角度讲,教育人们在生命存在阶段里要好好地活,也就是善生善待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

从逝者角度讲,教育人们在临终时保有一份坦然、从容,也就是善终帮助人们缓解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终有一别的悲伤,冷静、泰然、庄严甚至幸福地离去。

从丧属角度讲,据统计,2017年我国死亡人口986万人,若以逝者人均有直系亲属和次亲朋友30人次计,则每年有2.9亿左右人次面对生死之痛问题。他们是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对象之一。一是引导人们正视亲人的离去,学会接受,学会结束悲伤,在内心安置逝者,并继续努力去学习、工作、生活。二是引导人们树立厚养薄葬、文明治丧、文明祭扫、节俭环保的殡葬新理念。

从殡葬工作者角度讲,提升殡葬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将生命文化教育融入服务中,拓展殡葬服务功能。殡仪馆可以从服务逝者,到服务丧属,再到服务公众,完成由殡葬工作者向生命传承师的转型,也就是善传,构筑生命文化传承事业。


生命文化教育的生动实践

殡葬工作的生命文化教育功能正日益受到重视。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依托现有殡葬设施资源,建设一批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民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依托殡葬服务纪念设施,建设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弘扬尊重生命、孝老敬亲、厚养薄葬、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等思想文化。

一些地方深入思考、付诸行动、大胆实践,打造了一批优秀的生命文化教育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八宝山革命公墓、上海福寿园、四川省眉山市殡仪馆等都有丰富多样的生命文化教育活动。并且,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还将殡仪系更名为生命文化学院,积极开展生命文化研究与教育实践。

以眉山市殡仪馆为例,他们提出做殡葬就要做文化的思路,成立文化研究室,大力开展生命文化建设。他们在为治丧群众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努力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充满生命文化内涵的殡仪服务环境,舒缓群众恐惧、悲伤心理。他们将生命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到具体服务过程中,倡导文明科学丧葬礼仪和丧葬新风尚,宣传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和厚养薄葬理念。他们努力深化生命文化教育文化,打造珍爱生命孝亲敬老廉洁清明主题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在潜移默化中向来馆治丧的公众传播生命文化教育内容,使殡仪馆不仅是逝者最后的驿站,也是生者获得生命教育的最佳场所。眉山市殡仪馆建设了珍爱生命教育馆孝亲敬老感受回廊廉洁清明警示窗口殡葬改革宣传阵地,出版了眉山生命文化教育系列丛书,形成了一批生命文化教育产品。2015年,眉山市殡仪馆成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生命文化研究与学生实习基地。眉山市殡仪馆还与市纪委联手打造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将生命文化、廉洁文化、殡葬文化紧密结合,更深层次挖掘生命文化教育内涵。


生命文化教育向何处去?

生命文化教育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下一步,生命文化教育应向何处去?笔者认为,一要深入思考殡葬业与其他行业的本质不同在哪里,并在工作中表现出这种独特性;二要积极创新,构建科学化的生命文化教育体系,设计既创新又实用的生命文化教育内容,搭建多元化的生命文化教育平台,使得生命文化教育有针对性、接地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要进一步拓展殡葬工作的空间,如临终关怀、精神慰藉、生前契约、医疗养老,哀伤抚慰、礼赞生命,精神传承、生命追忆、人文纪念、著书立传、编写家谱、网络祭祀等,进而不断拓展生命文化教育服务空间。


来        源:中国社会报 史跃平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