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往年相比,今年的清明节是我国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的第一个清明节,群众安葬悼念、追思故人、踏青祭扫的需求也随之明显增长。
一、 提前谋划重落实
为做好今年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我市各相关部门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确保整体工作安全有序。
3月2日-3日,市民政局组织召开全市殡葬工作暨清明节祭扫培训会议。
3月14日,市民政局发布《2023年清明安全文明祭祀倡议书》,倡议广大市民错峰祭扫、文明祭扫、绿色祭扫。
3月17日,我会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清明节安全祭扫工作的倡议书》,倡议广大行业同仁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安全管控、弘扬文明新风。
3月23日,市民政局发布《关于2023年清明节实行现场预约祭扫的公告》,市民可通过“宁波民政”微信公众号里的“微服务”专栏或“浙里办”“宁波数字殡”,查看办理相关预约服务。
3月24日,我会发布《清明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广大市民安全祭扫、文明祭扫、环保祭扫。
3月29日,朱欢副市长带队开展清明祭扫安全检查,并召开现场部署会。
4月3日-4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杰一行先后赴鄞州、镇海检查清明祭扫服务保障情况。
二、节地生态新风尚
(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厚养礼葬,民风益清。
近年来,我市大力倡导、积极推进节地生态葬建设,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够接受不保留墓碑、骨灰,不占用土地的节地葬式,逝者与大地、树木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月23日,奉化区公益生态安葬仪式在河头公墓举行
3月31日,海曙区民政局举行“我愿化作一棵树”第二届骨灰免费树葬仪式图片
3月31日,鄞州区第八届集体树葬安放仪式在同泰嘉陵陵园举行
(二)从“入土为安”到“终归自然”,节地生态新风正逐渐深入人心。
相较于传统的骨灰安葬方式,骨灰撒海更加注重精神传承,倡导回归自然,不占用土地,不污染环境,有利于节约资源,减轻群众负担,体现了惠民、绿色、文明的现代殡葬新风尚。
3月,浙江祥泰礼仪协办“碧海情深·爱洒浙里”系列活动
三、民族血脉相融合
不断丰富清明节日内涵,将追思缅怀活动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相结合,深化“感恩”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市民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3月27日,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中心小学20余位党员教师代表和170多名少先队员,以“清明祭英烈 遗志永传承”为主题,在同泰嘉陵陵园·浙东老兵纪念园开展爱国教育活动。
3月29日,宁波永逸殡葬礼仪服务有限公司、同泰嘉陵陵园承办“生命·遇见”——2023年鄞州区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
4月4日,浙江三毛红木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2023清明祭扫活动。
四、数字化殡葬赋能
我市积极探索殡葬领域的数字化研发,全方面创新殡葬服务,提高管理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殡葬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深入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工作。
镇海区大同公墓“智慧大同”项目展示实时监控、云祭扫、墓位一键导航等系统功能
责任编辑:张洁
版权所有 © 2024 宁波市殡葬协会 浙ICP备2022035342号-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