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氤氲,古琴绕梁,参加一场庄严肃穆、“仪式感”十足的清明共祭仪式;寻访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为逝去的先行者们献上一枝鲜花;走进花园式的墓葬区,近距离品鉴卧碑葬、花坛葬、壁葬、罐葬等不同的新型节地生态葬法……3月31日,宁波晚报、甬派组织的“绿色清明,礼敬生命”系列活动正式启幕,组团报名的热心市民跟随我们一起走进了宁波市最大的国有公墓镇海区大同公墓。
市民表示,这次清明活动让他们重新认识生命
纸鸢、蹴鞠,搭“共祭”
走心又温暖!
“为了追忆先贤,共同纪念甬城百姓家庭的先人祖辈,将无声的爱以礼表达。值此时节,我们举行‘大爱共祭 同声共祈’共祭仪式,聚集于此共同缅怀……”共祭仪式中,在宁波永逸殡仪公司服务人员的引导下,全体人员肃立默哀,为逝者静默祈福。
市民团在参加共祭仪式
琴声低回,礼宾小组敬献花篮,祭祀人员敬献挽联、恭读祭文,并以清茶鲜果敬献逝者,向生命致敬。随后,大家列队前往园内各生态葬区敬献鲜花,表达思念和敬意。
热心市民、宁波市甬贝服饰有限公司的周校冬说,自己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共祭活动。看到共祭仪式的草坪一侧搭有踏青休息区,摆放了纸鸢、蹴鞠等物,他说,在古代,清明的确是这样一个阖家团聚踏青祭祖的日子,现场布置很走心。“整个共祭仪式,非常温暖!结合民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传达了绿色殡葬的现代理念。这既是对先辈逝者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他们精神的最好传承。”
遗体捐献纪念园里
惊叹生命的力量
大同公墓第五墓园内,有一座特别的陵园——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2008年3月建成启用的它,不仅是宁波首个,也是浙江省第一个遗体捐赠纪念陵园。在这里,安息着633位遗体、器官捐献者。
在遗体捐献纪念碑前的留影
是什么样的人间大爱,让他们选择献出自己的遗体或器官?大家在纪念园里寻找着答案。
高高的纪念碑下,花束依旧鲜艳;四座纪念墙上,捐献者的音容笑貌依旧动人,他们的名字依旧有人在呼唤。
市民团为遗体捐献先行者敬献鲜花
看见有三姐弟在擦拭一位捐献者的名牌,我们的市民团走上前去表达慰问和敬意。原来,逝者是一抗战老兵,30多年前就立下了要捐献遗体的遗愿,11年前得以实现。
“离世时父亲已经90多岁了,他的这个决定,也影响了我们整个家族。”三姐弟说,他们的叔叔也选择了追随这条路,如今两人的名牌贴隔壁地靠在了捐献纪念墙上。“或许,我们也会选择和父亲一样的道路,清清白白地来,干干净净地去,即使到了生命最后,也要温暖世界……”
至今已有633位遗体、器官捐献者安息在此
这样一场“偶遇”,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市民团。来自北仑区小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吴灵丽眼眶湿润了,“看着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在这里定格,他们有的人以一己之力救了五条生命,实在是大爱无声。”贝发集团的陈燕群说,“他们的生命看起来是终结了,但其实还活着,一直还在影响着激励着后人。有价值的生命,格外有力量!”
生态墓区像花园庭院
感受环保丧葬新风
春草绿,梨花白,满眼苍翠的墓园,犹如一个大公园。市民团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来到了墓园园区中心区块的节地生态区。
“目前,我们第五墓园节地生态区又被列为了省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第二批)的名单,这是继首批省级示范点创建成功后的第二处示范点。”大同公墓总经理魏东告诉记者,在中心区块2亩土地上,提升新建了1698个集壁葬、卧碑葬、花坛葬、深埋葬于一体的亦墓亦景多样化集约葬式。
参观花园庭院似的生态墓区
差不多两个14寸电脑屏幕大小的一方卧碑,静静躺在花草间,隽秀而低调;墙壁上的一排石材,整整齐齐地分割成为多个格位,每一处都是一个故人的安息之所;苍劲有力的罗汉松下,绿草如茵,这里是深埋降解区,魂归尘土,化作春泥更护花……魏东说,这里的墓位单穴占地面积不超过0.3平方米,壁葬和深埋葬更是达到了少占、不占土地资源和循环利用土地资源的成效,是大同公墓首次采用花园庭院式风格打造的“小型化、立体化、艺术化”的生命典藏空间。
“在这里感受到一股低碳、环保、绿色、文明的丧葬新风,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加赞叹生命的美好,也让我们思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贝发集团党工主管韩晓妍告诉记者,集团党委看到这次宁波晚报的市民团征集活动,特意组织了12名党员志愿者参加,“一方面能致敬遗体捐献先行者,另一方面也是一次生命教育之旅。”
来 源:甬派客户端
责任编辑:张洁
版权所有 © 2024 宁波市殡葬协会 浙ICP备2022035342号-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