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谈树葬:生命的延续及永生
日期:2022-11-08      来源:

       生态系统的稳健,关键在于其可以生生不息的循环。回归生态田园则是当前的环境治理重中之重。回归生态田园的重要措施应该是节能减排、遏制污染。而作为现行的主流殡葬制度——火葬,则违反了生态大循环和低碳环保理念。其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能否减少火葬,推行绿色殡葬业?让后人呼吸到更清新空气,使宜居的田园城市更美丽。

       目前,火葬作为我国主体殡葬方式,全国火化率达已接近60%。北京、天津、上海等十多个省市的遗体火化率均达到95%以上。火虽然能够节约土地、防止疾病传播、防止自然腐烂、控制水源污染。在全球构建低碳生活的今天,火葬是否一定是最佳的殡葬方式?有很多问题值得商榷。

    

       一、 火葬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一)火葬产生大量二恶英类污染物致癌。环境科学杂志等报道,2004年对中国某火葬场9具遗体进行了二恶英类污染物排放测试,结果表明,烟气中二恶英类物质总浓度为89~350ng/m-3,毒性当量浓度为1.5~5.4ng/m-3,已达到高致癌当量。二恶英是工业生产的副产品,设立在法国里昂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专门收集各国癌症研究结果和等级评定,二恶英属于人类Ⅰ类致癌物,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致癌物中毒性最强的有毒化合物之一,其半数致死量(LD50)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美国在1988年发表的全球第一个评价报告中指出,癌症病人中万分之一受二恶英侵害,极低剂量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它的主要毒性有生殖毒性、神经毒性、抑制免疫功能、干扰内分泌,还可能引起男性雌性化。(具体有:致死作用与废物综合症;皮肤增生或角化过度、色素沉着、呈痤疮症;胸腺萎缩伴随免疫抑制;肝脏严重损害导致免疫抑制;传染病易感性和发病率增加;雄性雌性化表现突出、睾丸萎缩、精细胞减少、精母细胞和成熟精子退化、精子数量减少、生精能力降低;血中雌二醇的水平下降导致月经周期和排卵周期紊乱、卵巢功能障碍、子宫重量降低;胎儿发育畸形。与人群所有癌症的总体危险性增加有关。)

       (二)火葬产生大量有毒汞蒸汽。目前我国主要过世人口以高龄为主,逝者生前大多在60-90年代应用银汞合金补牙, 银汞合金属于低铜合金(conventionalalloy),由含银(65%)、锡(25%)、铜(6%)、锌(2%)的合金粉与汞按5∶8的重量比配置。而火葬时高温可造成水银蒸汽在空中飘散,毒气四溢。

       汞中毒可引起急性腐蚀性口腔炎和胃肠炎。吸入高浓度汞蒸气可引起发热、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出现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接触汞及其化合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具有变态反应性质。皮疹为红斑丘疹,可融合成片或形成水疱,愈后遗有色素沉着。汞蒸气精神-神经症状可先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随后有情绪激动或抑郁、焦虑和胆怯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二、火葬是大量消耗氧气和燃料的高排放行为,与低碳减排背道而驰

       中国每天火化约1.7万人,需耗费大量的柴油、电能,对空气造成直接污染。每火化一具尸体需要柴油10—15公斤,耗费电力25度左右,一年下来能量消耗数量惊人。火葬耗用的燃气或电力相当于汽车行驶800公里的能耗。而科学家强调,即使全世界立即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原有的二氧化碳还会在大气中滞留一百至二百年。如果说,工业废气作为发展的代价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减排是一种无奈,那么,火葬排放二氧化碳,助长气候变暖就是人类的自戕!(引自《关于殡葬改革的几点思考-寇英来》)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几千年来,全球气温一直比较稳定,但近100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气候不断变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基础。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小组(IPCC)的研究认为,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激增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二氧化碳的激增主要是工业废气、生物燃烧和原始森林及植被锐减的结果。火葬不但耗费煤炭和石油,而且把尸体这种含碳化合物变成二氧化碳和含碳可溶胶排入大气,成为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三、 火化后二次土葬大量浪费土地资源

       目前尸体火化后,绝大多数特别是农村地区仍是装棺土埋,或是墓地存放,其实并没有节约土地。火化率提高了,乱埋滥葬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墓地、墓碑越做越大,不仅没有节约了土地,反而因火化厂和骨灰存放地还浪费了大量的土地。

       此外火化的费用也呈上涨的趋势(火化费、骨灰盒费、运尸费、洗面费等),还不算家属、亲戚、朋友、同事往返火化场交通费和浪费时间等间接开支。”骨灰盒价格超过彩电、墓地价格超过楼盘,负担太大出现了死不起人的尴尬局面。

       在中国及世界的风俗里,历来讲究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殡葬业也遵从着这个规律。古代有土葬、水葬、天葬、空葬、风葬、挂葬、悬空葬”等类型。

     

       四、绿色殡葬行业的实施构想

       建议实施新型深埋土葬(新型土葬或树葬)。如何为下一代留下一片洁净的天空和土地。我们不妨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土葬上面。国人千年传统观念入土为安回归自然,能否让我们研发进行新型的科学丧葬。因此,如果实行既不筑坟,又不立碑的土葬,以树代坟,就等于削减了石油和煤炭的用量,节约了资源,使人科学地回归自然,促进绿化,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一定规模上将抑制气候变暖。

       可以在行政区域内开展树葬试点,建立一套较完善的绿色殡葬模式。绿色殡葬的改革首先需要得到国家政策支持,毕竟我国尸体大部分都是火化,但是研究资料证实火化造成严重空气环境污染和大量能源消耗,传统殡葬方式滞后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时代背景和宏观政策,而且在农村普遍采取火化后二次下葬风俗形成的土地浪费,也与制定火化政策的初衷相悖,所以殡葬改革获得国家层面政策支持是可行的。

       新型的树葬公墓应该是生态园林式的灵魂安息地,在安埋逝者同时,也为城市提供绿地储备,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吸引中小型鸟禽动物栖息,达到去墓地化的目标。明确和谐宁静、逝者的归属;建成后将体现天作任何的的风尚园区。

       将选址定位在离中心城区30分钟车程以外的区域,即保证人们方便祭奠,也可以避免对墓地恐惧的心理,减少中心城区大量土地闲置浪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偏远地土壤覆盖区的荒山、荒地等植被稀少的贫瘠土体,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保护现有可耕土地流失,通过人工填埋地表有机土壤覆盖,增加绿化面积,让土地重新获得滋养。同时制定时间表,限期关停、拆迁近郊现存墓地和火化场,采取土地置换、减免税收、提供贷款等方式支持该行业转型。

       同时,建立与树葬相关的配套政策和规定,一方面制定完善的树葬管理地方性法规,倡导新型殡葬观念转变,彻底禁止传统土葬和二次土葬造成的土地浪费,杜绝死后大兴土木建坟立碑的陋习,让入土为安、与树长眠成为人们安排后事主动自愿选择;另一方面,参照国外现有技术方法,制定树葬的行业规范和符合环保及卫生安全的操作规范,防止变相回到传统的土葬。由专门工厂定制标准化,以可再生资源为材料的尸体封存容器,呈长柱形、圆桶形或蜂窝形,容易叠放,减少空间占用,在容器外制作编码标志,安置GPS导航仪或磁性感应仪,保存死者身份信息和安葬方位,等安葬地方植被覆盖后能够进行方位判定。尸体经消毒处理后置入容器严格密封,再放置到5米深的地层,表面用土层覆盖,最后种植树木。

       可以想象在一棵参天大树下,安葬着世界名人、大科学家、艺术家或一个家族。郭沫若、鲁迅、徐志摩在树下吟诵,竺可桢、华罗庚在树下沉思、离去的前人长眠在浓郁森林里,后人徜徉在林间小道,回忆着祖先的辉煌,追忆这亲人的笑容,欣慰地看到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的大树延续了逝者的生命,那是何等和谐之境界啊。

       低碳减排的安葬让地球得到了修复的生机。避开肥沃的土地,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耕地,去除了火葬的大兴土木,不浪费柴油、电能,不排放废气,污染环境。经济、简单、方便,人体回归自然,变为有机土壤,为植物做贡献,符合科学发展,循环生态,环境保护。每年人们多种了数百万株树。无形为国家植树造林及水土保持做出重大贡献。对保护濒危植物也有积极意思。而且由于每株树都是亲人用来祭奠亡者的,肯定十分的爱惜,即使是条件不好的山地或贫瘠的土地,相信成活率也会特别高。几十年后,留给后人的绿色中国将是多么美丽。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以压缩工业规模为代价减排二氧化碳,将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如果推行新型土葬和树葬的土葬方式,将使我们的美好家园更加美丽富饶。它既不影响经济发展,又为抑制气候变暖做出了最大贡献。我们不能成为后世的罪人,因此正确引导安葬方式,无疑功于子孙、功于人类、功于华夏、功于全球!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张洁